开馆时间:周一至周日:8:30~22:00

一蓑烟雨任平生
发布时间:2023-12-04 来源:本站 浏览次数:102

——《苏轼传》书评

   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他的诗文流传千古,他的人品令历代文人推崇备至,他乐观豁达的精神彪炳千秋,是我最喜欢的诗人。

   苏轼出身名门,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苏洵,母亲知书达理,在那个年代断文识字的女子已经很了不起,苏轼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。在教东坡读《范滂传》时,讲到当时汉朝有一儒生范滂不畏生死参与反抗奸党的故事。小小的东坡抬头望着母亲:“母亲,我长大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,您愿意吗? 母亲说:我儿若能做范滂,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? 可见苏东坡从小就不是等闲之辈,志向远大,他的母亲胸怀宽广,不似一般弱女子。苏东坡的母亲温柔贤慧、善良,她告诫家中使女不得捕鸟,所以鸟儿常在苏家安家落户。有这样的母亲来教导,子女的品行自然不会差。苏东坡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在文坛大放异彩,与童年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。

   苏轼天性纯良,情感真挚充沛,爱玩爱结交朋友,性格豪爽,锋芒毕露,不懂得提防,也学不会吸取教训,不知何为韬光养略,被贬谪后学会自得其乐还写诗到处跟人说,于是让他的政敌觉得他还不够惨,又不断继续打压虐待他,把他一次又一次的驱赶至更加偏僻之地。终身舟车劳顿,极尽奔波之苦,有时候刚被贬到一个地方还没安顿好,朝廷诏令又急速下达,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辗转流离中,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但是永远不低头,不气馁,永远乐观向上,令人感慨万千。

   乌台诗案给苏东坡留下了心理阴影,再加上被贬谪黄州,让他对政治争斗产生了畏惧心理,面对神宗的复用、高太后的器重,哪怕官至高位,他仍多次辞官回家苏东坡作为当时名震天下的大儒,得到了那个时代文人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——紫衣金鱼、致君尧舜的帝王之师,但是做官真的不适合他,他就是那个坚持做自己,想仅凭一颗忠君爱民之心对抗冷酷世界的人。他何尝不明白,人生在世,不为自己利益考量的人,注定结局是悲惨的,但他仍不改初心!

   苏东坡极具人格魅力。如果说苏东坡的人生有几大救赎,朋友必须算得一个。苏东坡有点社牛,结交朋友不问僧俗道,不问年龄地位,一概以真心相待,重义轻财,坎坷一生但值得欣慰的是所到之处不乏有情有义的朋友他有大爱,无论是对天下百姓,还是论及个人。他的经历使他有足够多的理由心生怨怼,而恰恰相反,他不止一次感叹自己所遇都是很好的人。“吾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陪卑田院乞儿,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”。可能也唯有这样的心境,才能自始至终的保持快乐的本质。其中一名叫巢谷的义士令我印象犹为深刻,在苏轼兄弟落难时他伸出援手,苏轼兄弟位居高位时他回到老家,不曾上前讨要一分好处,而在苏轼兄弟花甲之年又一次被贬谪岭南时,73岁高龄的巢谷从四川步行前去探望,结果客死异乡,古人的真挚情感实在令我既感动又震撼。

   苏东坡的一生,既有愿意与他同舟共济、宠辱不惊的妻儿,又有与他心灵相通、亦弟亦友的弟弟苏辙,还有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和大批志同道合、肝胆相照的朋友,更有世人对他的景仰爱戴,他曾经体会过世间最显赫的富贵,被仁宗、神宗视为宰辅之才,也曾经遭受过惊惧、贫困和病痛的折磨,险些客死异乡,但这却成全了他在精神上的圆满、思想上的成熟和文学上的成就。

   暮鼓晨钟之时,他总结自己的过往:

   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

   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读来令人心酸不已。

   最喜欢《定风坡》中的心态,激励无数后来者

   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,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

   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   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这样的大学问家大诗人也和普通人一样面临诸多挥之不去的烦恼、坎坷。但是他都能潇洒、豁达、乐观的笑对人生的大起大落,风风雨雨,他的超乎寻常的抗打击能力,不正是今天的我们所要学习的吗?

河内5分彩

索书号:K825.6

馆藏地点:社科阅览室5

荐书人:郭琼

分享到: